《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读书心得(陆晓雯)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一书,当我拜读完著作后,被关老师的那种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探索的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更加敬佩的是关承华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能够在琐碎、单调、忙碌的班主任工作中不断的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在点滴的教育小事中思考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现教育规律,归纳教育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使自己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变得不平凡。
在她的《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一书中用大量感人真实的事例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导和深刻的启示,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在现代的新型社会背景下,我们教师工作赋予了新的思想、教育方式,我们应与时俱进,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用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正在成长中的一代少年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学校作为造就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育效果最直接取决于每一个育人者----教师的自身素质上。老师良好的思想品质、渊博的知识、宽厚的胸怀、强烈的自尊心、事业心和责任感,无时无刻不对学生有一种潜在影响;老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方法都会引来学生的评议;甚至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所以这就需要为人师者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身边的榜样。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完善人格魅力,将不仅仅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关承华老师认为‘亲其师,信其道。’这里的“亲”不是指亲情、亲近、亲爱,学生对老师的“亲”更多的是一种由衷的佩服。而真正赢得学生佩服的,是老师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这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在时间中不断修炼。”
2.用平等、真诚与理解让学生信服。
在她的《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一书中用大量感人真实的事例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导和深刻的启示。曾一次次的和学生谈心、沟通,但往往只是我说,他们听。因为我觉得我是老师,我是教育者,我是为他们好,所以他们就得听我的,一旦出现在我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仍有不知学习,不知进取的学生,我就觉得很生气、恼火,甚至还会反感,绝望,觉得他们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然后就是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这样使得学生和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更不愿意把心中的秘密告诉我,就使得我对学生越来越不了解,和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来越大,教育效果也就越来越差。
一个让学生服的老师,首先得走入学生的心理。学生心中有事情,会向你倾诉;遇到困难,会寻求你的帮助。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自己做得还是很不够的。虽然和学生的关系处得不错,但总好象感觉到和学生有一层隔膜,虽然平时总找机会和他们聊聊谈谈,但真正在我面前吐露心事的孩子为数不多,大多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理呢?
作为老师,心中有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的看做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我们成年人有的他们都有,与我们平等的人。所以,老师要想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就必须做到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去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用心去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
3.用高明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折服。
我们的学生还未成年,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的感情还很稚嫩,他们的性格还不稳定,他们的欲望还很虚幻,但恰恰就是因为这样,才需要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和老师们,走进孩子的心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才可能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如果站在孩子们的“心”外,一味凭主观意想而评头论足,指手画脚,甚至妄下结论,只会招致他们的逆反、沉默和对抗。而且我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老师想达到的教育效果越差。因此教师要给孩子一个“意料之外”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感情上的距离,让学生愿意讲自己的心理话,形成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良性互动氛围。
4.用爱的温暖与滋润让学生心服。
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让你的学生当时能接受你,亲近你,离开若干年后记得你、怀念你,只能在实践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完善,去朝着这个目标和境界努力。要用心去悟,悟出道理,悟出规律,悟出方法,悟出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才不至于在飞速发展的改革与创新形式下掉队。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这本书中,关老师列举了大量的教育案例,许多教育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乎每位班主任都会经历过的事情。然而关老师在处理这些“小事”时却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因此只要我们把每一件教育小事做精,把每一个教育细节做亮,才有可能成为让学生佩服、信服、折服、心服的老师。
读好书,好读书。绿意绽放必将染翠角落,迎来教育的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