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三天的收获,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5月12日起了个大早,凭着自己对方向的敏感一下子就找到了位于江苏教育学院的会场,心中充满期待。上班两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去听这么多位全国特级教师的精品展示课。可是早晨的安排让我很失望,整个早晨只有一节课,其他时间都是做报告,听得我昏昏欲睡。听说做报告的老师是很有水平的,可能是我水平有限,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还是希望多听一些好课,多听一些一线优秀教师的经验报告比较好。我觉得这些比专家们洋洋洒洒说上几个小时的大道理有用。
11点多的第一节课,来自成都的陈静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Olympic Games》。整堂课的感觉就是教师的素质真的是很高,课上有不少亮点。比如一开始,她先用一个Mind map(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个人情况,图和文字相结合,轻松有趣。可能是这位老师去国外学习过的原因,整堂课的思路我觉得都是依照学生学习的思路设计的,这在西方很流行,也很科学。再比如她用一个hang man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猜字母引出主题,让我眼前一亮。以前我自己在复习单词的时候也用过“吊死鬼”的游戏,学生很喜欢,兴致很高。陈老师把这个用于课题的导入部分很巧妙。然后她又用一个思维导图、,从Olympic Games发散开,让学生谈论奥运、谈论运动。最后的让学生设计一个奥运海报也是亮点。
整体感觉整节课信息量很大,可能是跟学生不熟的关系,老师的才能我觉得还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课的后半部分,可能信息量和难度较大,学生不能很快反应,但我觉得这采够真实。我觉得如果哪位老师可以坚持像这样大信息量的给学生上课,一个学期以内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可以突飞猛进!
下午第一节是淮安的施延霞老师上的三年级的《A good idea》。虽然施老师已经40岁了,可是课上很有激情,整堂课用福娃引入,形势很新颖,不愧是特级教师!
下午第二节上课的郝慧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流利标准的语音语调和甜美的声音,听她上课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不愧是全国英语口语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她带来的《At the weekends》正好是我刚刚教过的内容,所以感受特别深刻。开始她用自己的名片介绍,请同学猜,很巧妙的复习了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郝老师在教授新单词的时候行不忘复习以往的就知识,进行语音渗透,这是我自己教学中所欠缺的,以后我会注意~
郝老师对课本内容进行了拓展,比如用其他的节日替换weekends,把How does he/she /...spend his/her weekends拓展到your mother ,your father。还有,照片选用自己孩子、家人的,感觉很真实,学生也有兴趣。
整体感觉郝老师真是个“好老师”!
不过如果郝老师能够看到我写的这个东东,我有个地方想跟您一起探讨一下。这节课的难点是句型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我个人觉得您的课上关于这个方面花的精力少了一点。当然,公开课上,为了整体效果,有的老师可能会回避难点。我们在家常课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改进一下?也许您也有更好的方法^_^我个人的想法是可不可以加入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猜一名同学是怎么过周末的,练习第三人称单数。还有,您有一个环节我觉得非常好,就是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说I like weekends.Because I can...at the weekends.This weekend...I'm going to...我想如果请其他同学用第三人称转述一下会不会更好?以上仅是我的一点拙见,不成熟的想法,不到之处请原谅。
下午最后一节课Mr Wong轻松幽默的上课风格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外教。做他的学生一定很幸福,不过可叹的是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如果这样的老师带一个小班,一定很棒!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欢迎批评指正。后面两天的呆会儿再写。 第二天一大早去听鲍当洪老师的课。我对鲍老师可是久仰大名,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沈峰第二他第一。沈峰是我偶像,所以很强烈的想听听鲍老师的课。
鲍老师带着广东口音的英语听起来很可爱的^_^,上课很轻松,可能珠海离香港近吧,感觉他像个香港来的老师。整堂课印象最深的是他十分注意对学生的评价,他用男生女生竞赛的形式,画娃娃作为奖励,很新颖。另外,鲍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也很好。
因为那天我自己也有课,剩下的几节课没有听,一定错过了不少精彩||| 第三天上午方莉老师的课印象最深的是她是个口语很棒、很有灵气、课堂应变能力很好的一个年轻老师。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成绩,确实很不简单!整堂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那首chant,金字塔形的排版,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你的听课感受写得真好!你一定是一位很棒的老师!可是我好想看到您对沈峰老师课的评价!继续写呀!我等着!!!! 下面谈谈我的偶像沈峰老师的两节课。
第一节课是<open day>,主要内容是there be 句型。
沈峰老师充分利用了现场的资源跟学生进行对话教学,请学生用there be句型描述会场,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然后请学生为在场的老师唱一首歌<in the classroom>,接下来把歌词里的东西替换成课文里的物品。教课文的时候,请学生先看动画,回答问题.然后给出rooms的图片,让学生说出物品在什么地方,并贴在正确位置。这节课最后的task是一个亮点,让学生描述学校的一个场景,描述的好的学生被聘请为本次活动的小导游,带老师们参观学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个很成功、很巧妙的任务。
第二节课<a vistor>亮点非常多。
首先是自我介绍,请学生提问,复习上节课内容。
第二,沈老师出示一个vistor,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对他提问,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个人觉得这十分精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并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这节课其实我以前听沈老师上过,当时是她自己写的,这次作了改进,非常精彩!
第三,对课文内容的重新整合,分散难点。沈老师将Tony White的话整理成一个自我介绍,录成一段话,请同学听录音回答刚才学生们写在黑板上的问题,填写出Tony White的名片。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句型。
第四,在学生看完动画回答完教师提出的关于English Club成员的3个问题后,为了避免重复,编了5个谜语,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答案。
第五,也是大家十分称道的,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跟着学生读。在教师已经解决了课文里的全部中难点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办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刺激学生主动学得更好。沈峰老师很有创新精神,以往大家都受思维定势影响,认为学生就要跟着老师读,老师的榜样在前,其实换这种方式效果更好,教师跟在学生后面读,其实也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
第六,猜人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要想猜对,必须绞尽脑汁,调动自己以往所学的英语知识。这个游戏我自己也经常跟学生玩,感觉学生对明星、卡通、身边的老师、同学特别感兴趣。比如四年级的Who's the...with/in...?这个句型也可以用这种游戏。五年级的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疑问句也可以。
第七,Homework的布置。让学生完成英语俱乐部的会员登记表,让学生到网上读文章收集成员资料,将英语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般老师上公开课,感觉花头精不少,多是走形式,图热闹,真正值得大家回味、仔细品味的,有深度有内涵的东西不多,也许在外行的个别领导看来,这就是好课。沈老师的课堂一点也不闹腾,很轻松、很沉稳,每个环节的设置很巧妙,环环相扣,没有漏洞,很多地方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沈老师的课堂稳扎稳打,操练扎实,没有一些公开课的浮躁、功利,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感觉沈峰老师是是个目光远大的人,她的眼睛不是盯着这一堂课功开课成不成功,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打个比方,听沈峰老师的课就像是在欣赏一部精彩的美国大片,很吸引人,让听课的人不能走神片刻,听她的课绝对是一种享受。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感悟,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教。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有机会成为沈峰老师的徒弟,可以有机会多听她的课,哪怕跟在她后面打杂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她的个人魅力和素质修养,是我一辈子教学生涯要学习的目标和榜样^_^
[ 本帖最后由 sunnie 于 2006-5-16 20:47 编辑 ] 我最喜欢沈峰的课,实在!! 因为走不开,没能去听,好遗憾,但是看了你的帖子,收获也很多,谢谢! 听沈峰的课就像是在看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到处都是亮点.
很多时候能给你全新的概念,灵感来自实践吧,沈老师每周都在校坚持上课.
我觉得给我最深刻的是Read after students,即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另外猜人游戏设计得也相当精妙,(这块我有发在线电影)
还有,她大胆地让学生完成老师的板书,我认为这样设计远比老师在屏幕上打出几个问题强得多. 板书附图
[ 本帖最后由 紫诚 于 2006-5-16 10:58 编辑 ] 沈峰老师的课学不来,是练出来的(说千锤百炼也不会太夸张)。我最佩服她对重难点的点破与不断提点。